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个“管家”了不得!人民日报驻美记者站的建立离不开他!

刘国昌 金台唱晚 2021-12-21




点击“金台唱晚”关注


贾梦星:当年人民日报驻美记者站的“后勤管家”

刘国昌

编者按:


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,越来越多国内媒体走出国门,开始向中国报道世界,向世界报道中国。从一个小小的人民日报驻美记者站到如今的北美中心分社,它见证了人民日报海外新闻事业的拓展。一篇篇国际通讯、时评和一张张现场珍贵照片,浓缩了几代驻外党报记者的辛勤与汗水,更凝聚了记者背后那些默默无名后勤人员的无私与奉献。


今天“金台唱晚”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《贾梦星:当年人民日报驻美记者站的“后勤管家”》一文,让他讲述“后勤管家”贾梦星的驻美经历。

1979年初,中美两国建交以后,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积极安排在美国建立记者站的工作。经过一番筹备,由国际部的王飞、张彦(从外文局借调)和报社车队贾梦星三位同志,于当年7月24日赴美筹建记者站。


贾梦星长期在车队工作,共产党员,开车技术过硬。当年他47岁,浑身充满活力。从1979年开始,他在驻美记者站一直干到1982年3月回国,中途没有回国休假。


前不久笔者与贾梦星一席谈,详细了解当年工作时的情景。


老贾今年已80多岁,但身体硬朗,气色很好。回忆起当年工作的情景,他如数家珍,娓娓道来。

▲刘国昌采访贾梦星(左)


1

把记者站的“家”建好

▲从左至右:贾梦星、王飞、张彦

记者站初建,事务繁杂,头绪很多,但大家精神饱满,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。王飞、张彦承担新闻报道工作,而贾梦星则负责开车等后勤事务,成了记者站的“后勤管家”。(欢迎关注金台唱晚,ID:rmrbjtcw)


老贾到驻美记者站工作,是第一次出国。一到美国,异国风情,高楼大厦,多少有些新奇感。但老贾却无暇欣赏,因建站的一大堆事情等着他来干,如买车、购房、装修、出车、接待、打扫卫生等,这些都得由老贾承担起来。


老贾回忆说,我们刚去的时候是住在使馆招待所里,后来就筹备着买车、购房等事宜。买车是在使馆同志帮助下买的,有了汽车外出就方便多了。

▲贾梦星与驻美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半岛公园“觉醒”雕塑前合影

▲耿飚(右四)看望驻美大使馆及人民日报工作人员

说起买房子,老贾说,买车还算比较简单,买房子就麻烦多了。为了买到比较合适的房子,他们看了不下80多处的房子,边看边询问,还要相互比较,颇费心思。后来在使馆同志和一对台湾夫妇的帮助下,他们终于在华盛顿一条街的路口、离使馆不远的地方买下了房子。在1亩多地的院落里有栋4层小楼,办公、住宿、外出、停车等都比较方便。


有了房子,老贾操作起了房子的简单装修、通水、通电等工作。他主动与使馆负责水电维修的同志联系,把活儿一项一项做好。在各种开关处,他还特意贴上了中文的小纸条,方便大家使用。

▲贾梦星在人民日报驻美记者站门前留影

“家”基本建好后,就进入正常的“过日子”状态。


早晨起来后,老贾给大家准备早饭,除面包、香肠外,他还动手熬粥,备点小咸菜。院子里有不少花草树木,老贾抽空就收拾一番,剪枝、浇花,把环境搞得干干净净。


老贾还负责站里的记账工作,购买电视机、照相机、洗印设备等,每一笔账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,他精打细算,厉行节约,把“家”管理得井井有条。


2

出车准时准点 出色完成任务

▲从左至右:王飞、张彦、袁先禄、贾梦星、史大伟

开车是老贾的本行,但初到美国开车,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道路不熟。为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,老贾一方面向使馆同志打听所去目的地的路线,另一方面就是勤看地图。只要去过一次,老贾就把去那地方的来往路线记清楚,并在地图上用中文做标记。4年间,他把走过的路线都记得十分清晰。


在工作中,老贾除了送接记者去开会、采访外,还负责接待来美访问的安岗、郭渭、蒋元椿等报社领导和记者。每次出车都准时准点,从没耽误过一次,出色完成任务,受到大家的好评。(欢迎关注金台唱晚,ID:rmrbjtcw)

▲贾梦星(左)与蒋元椿(中)、张彦(右)在报社驻美记者站前留影

1981年春的时候,记者站人员轮换,由袁先禄、史大伟接替王飞、张彦工作,老贾继续留下。老贾积极配合交接,主动介绍情况,使袁先禄、史大伟很快进入状态。袁先禄一行驻美后,一如既往,外出开会采访,广交各界朋友,埋头写稿发稿,但工作节奏明显加快,尤其是接待工作更加频繁。国内有人到美国访问,都乐意到报社记者站来看看、坐坐。老贾说,那时曹禺、萧乾、黄宗英等人都来过站里,或看材料,或了解情况。在这种情况下,老贾积极主动配合,让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。

▲贾梦星(左一)、史大伟(左二)在报社驻美记者站大厅

▲贾梦星、袁先禄、史大伟、张彦(从左至右)参加宋庆龄追悼会

为使记者能够自己开车外出,老贾还教袁先禄、史大伟学习驾车技术。后来老贾回国后,他们俩就自己开车了。


3

家书都是“报喜不报忧”

▲美国友人带领张彦(左一)、王飞(右三)、贾梦星(右一)参观杰弗逊总统故居

4年在国外工作,家里的事情无法照顾了,全靠老贾的老伴一人忙活。那时与家人联系都靠信件来往,但在信里老贾都是“报喜不报忧”,为的是让家人别惦记,全身心地投入工作。


1981年初,老贾的老伴上街买菜不慎把脚崴了,动弹不得。在报社颜景政等同志协助下,联系积水潭医院治疗半年多时间。为了让老贾安心工作,老伴一直没告诉他。直到老贾回国后才得知此事。谈及此事,老贾动情地说:“我们全家都感谢颜景政同志,是他帮助家里度过了难关。我们报社是个团结的大集体,有困难大家都伸手帮忙,这一点我感触很深。

▲贾梦星(左)与袁先禄(中)在报社驻美记者站前

4年时间里,老贾都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了。问及他当时“想不想家”时,老贾说:“当然想啊,那时孩子都小。但工作很多,就只有一门心思投在工作上了。”笔者赞扬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,他笑笑说:“这都是党教育的结果,是我应该做的啊!”(欢迎关注金台唱晚,ID:rmrbjtcw)

▲本文作者刘国昌与当年报社驻美记者站“后勤管家”贾梦星

“金台唱晚”推荐阅读:

你知道人民日报第一个驻国外记者站是哪个吗?


驻外记者是怎样炼成的?


传奇女记者胡济邦(内含视频)


回忆蒋元椿


新闻人必看!他们是人民日报首次赴港澳台访问、驻点的记者!




微信ID:rmrbjtcw


“金台唱晚”期待您的关注!

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